在清末的某个日子里,我前往武昌讲学,期间曾拜访当时任湖广总督、坐镇武昌的张之洞先生。张之洞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,同时也想试探我一下,便以武昌古称“江夏”为题创作了一句上联,邀请我对出:
四水江第一,四时夏第二,
先生居江夏,
谁是第一?谁是第二?
这句话的意图很明显,“在四大河流中,长江最重要;在一年四季中,夏季排第二。我在江夏主持,你来江夏讲学,你我二人,又算哪一个更有分量?”他既尊称我为“先生”,表现出自己谦逊礼贤下士的态度,却又提出这样的问题,有点像“首位者何人”的意味。
我回应了他的下联:
三教儒在前,三才人在后,
小子本儒人,
何敢在前!何敢在后!
意思也不含糊:“站在佛道儒三教中的最高地位,是儒家;再看天地万物三才的人类位置,在最后。在下只是一个读书学习儒家的普通读书人,不敢占据您之前,也不配跟随您之后!”既自谦避开正面冲突,又从侧面表达了不甘示弱。这是我柔和但又坚定的一种态度。
张之洞的问题来得直接而尖锐,但我的回答却平静而得体,从容不迫,不失风度。他的上联确实有些压力,但我的下联则巧妙地回应了他,没有一丝慌乱或退缩。这样的互动充满智慧与机智,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对方的高水平和深厚造诣。